|
|
|
兰花集团 2017-11-16 9:01:42 您是第 1117 位读者 |
|
|
前不久参加公司新闻中心举办的通讯员培训班,我不但见到了未曾谋面的兰花写作“名人”,而且从写稿的迷茫和困境中走了出来,提振了我写稿的信心和决心。 接到陪训的通知,我心里除了惊喜而更多的是感激。我已是单位的通讯“老兵”了,可单位领导并没有忘记我,把这难得的学习机会留给了我,一是对我通讯工作的认可和肯定,二是对我给予更多的期望。所以我一定要抓住这难得的学习机会,争取不枉此行,学有所获。 在培训前,我和有的通讯员一样,写稿写的时间长了总觉得就没啥可写的了,脑袋里空空如也无从下笔。在培训时聆听了老师们的讲解,学到一些写稿的方式方法,如:消息的要素5w+(h)、消息和通讯的区别、人物与工作通讯应具备的要素等,以后再写稿件时就可作参考,就会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了。 培训课余时间,因为都是兰花人,学员们在一起畅所欲言,畅谈写作心得、写稿的苦与累、成稿后快乐与欣慰。在交流中,我见到了很多神交已久的兰花写作名人。譬如唐安矿的张志勇、田悦公司的宋莉和煤化工的乔吉奎等优秀通讯员。以前在《兰花报》上经常看到他们的作品,钦佩不已。这次培训我如愿和他们见了面取了经,开阔了我写稿的思路和眼界。尤其是大家互动交流时谈到写稿无素材怎么才能走出这个困境时,更是各抒己见,谈经验、谈心得、谈体会,我听后感同身受,深受启发,也做了归纳和总结。 今后,我必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下功夫,努力提升稿件的数量和质量。一是多读《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参考消息》等报刊的新闻和通讯,学习写消息、通讯的方法和提升写作质量。二是处处留心观察,及时发现新闻亮点。如莒山矿的通讯员刘莎写的一篇《掘进队里的金点子》稿件荣登太行报,素材就来源于一次工友们的聚会中,所以“留心处处皆新闻”,我要保持对新闻的高度敏感性。三是拿起自己手中的相机或手机深入一线、新闻现场进行拍摄取景。就像摄影老师姜毅所讲,最快最直接最简单的新闻采集莫过于拍照,图片一目了然更能直观客观了解现场场景,反映新闻事件。(田永红 作者单位:望云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