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天走了500米,他们经历了什么? |
伯方矿三盘区运输巷与倒返巷贯通纪实 |
|
|
|
兰花集团 2017-8-17 8:48:24 您是第 1012 位读者 |
|
|
8月4日零点班,伯方矿井下传来捷报,三盘区运输巷与运输倒返巷实现安全顺利贯通。两段巷道虽仅500米,却走了整整80天,过了“水帘洞”,又遇无炭柱,开拓一队的干部职工这段路走得真可谓一路坎坷一路歌。 管控“水帘洞” 三盘区运输倒返巷掘进至225m处时,工作面进入顶板砂岩富水区域,且为下山掘进,施工条件迅速恶化,顶板淋水小的有豆大的雨滴、大的犹如拧开的水龙头“哗哗”直流,职工形象的称为“水帘洞”一点也不为过,最主要的是它给安全生产带来了巨大影响。职工在打设顶锚杆、锚索时,淋水顺着胳膊就往下流、湿透了全身、灌满了胶鞋,一个班下来苦不堪言;同时淋水造成大量的淤泥积水,顶帮煤质松软、支护难度加大,掘进、出煤举步维艰。 该队队长程新义第一时间一方面立即向上级领导和有关科室上报情况,寻求专业指导,摸清水的“来历”;另一方面,及时申请给职工配备雨衣;同时,加强现场导水、蓄水、排水,安排水泵、排水管路安装到位等措施,终于使淋水带来的不利影响得到了较好管控,工作面有序推进。 破矸前行 谁知屋漏又逢连雨天。淋水刚刚得到管控,掘至1202m时,又遇一个长轴约35米、短轴约26米的无炭柱,全岩断面,直接拦住了正常掘进的步伐。经相关技术人员检测决定,采用放炮强行通过。6月12日,随着一声炮响,开拓一队全力组织人员开始攻克该无炭柱。 5.2米宽、3.3米高的大断面,一茬炮下来矸石成堆,由于条件限制需要人工出矸,通常是一个班放炮,就得差不多两个班来出矸,费时费力,许多工人的手都磨出了血泡,但他们咬紧牙关,用“愚公移山”的精神,一块块、一车车,将矸石移除。 为保证巷道支护强度等要求,过无炭柱期间采用锚网临时支护加铁棚永久支护的方式,这样就增加了支护工艺的复杂度,许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职工从未接触过铁棚支护,在这次过无炭柱期间,他们没有掉链子,在跟班队长和老工人的现场指导下,很快掌握了这项支护工艺,无形中促进了班组的工作进度,职工张洪波蛮有收获地说:“这项工艺不只让我出了力气,还让我长了见识、学到了一项技艺,蛮开心的。” 由于是大断面、人工出矸、复合支护、路途遥远等诸多条件限制,每天进度0.9—1.8米,有时甚至零进尺,队长程新义虽急在心里,但他的落脚点仍在安全,着重强调了放炮安全和火工品管理由爆破工和跟班队长负责,工程质量由跟班队长把关验收,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立即要求返工,正是这层层责任落实、紧盯安全,该无炭柱于7月11日安全、顺利通过,为三盘区运输巷与运输倒返巷的贯通扫清了障碍。 精准贯通 三盘区运输巷西侧、运输倒返巷东侧为一盘区边界采空区,留设有40米保安煤柱,可以说一盘区老空“近在咫尺”,如果掘进偏离地测标线方向,偏向老空,后果不堪设想。 该队严把施工质量,队长每次下井都要亲自核对中线是否按照地测标线施工,是否存在偏差等。副队长王树勤、牛保宁做为两面安全生产的主要负责人,更是不敢懈怠。王树勤在一次周安全例会上强调安全时说:“我上班前要查验标线、下班后也要查验标线,这是我们掘进安全的保障,尤其是我们现在处在老空边沿,必须要牢牢把握好这道“保护线”,同时这也是我们实现巷道无错差贯通的基础”。正是大家形成了对质量、对标线重要性的认识,在施工中严格执行,确保了保安距离和两条巷道的精准贯通。贯通后,地测科科长史继红到现场安全检查,对贯通质量给予了肯定。同时,为三盘区下一步的开掘布置打下了良好基础。(王 伟 王 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