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兰花集团 2016-3-28 8:54:00 您是第 1008 位读者 |
|
|
在我们安全管理者的日常作业中、例行检查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员工的安全陋习屡见不鲜,例如:作业人员在施工现场戴安全帽不系下颚带、超过2米的高处作业嫌麻烦不使用安全带等。但是,我们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真得就做到位了吗?我们是否也同样存在一些陋习呢?来看看,这些陋习你有没有? 安全培训形同虚设.三级安全教育是新员工入厂接受的第一次正规的安全教育,对新员工日后工作的自我保护意识具有特殊的意义。通过三级教育可以让新进员工尽快掌握作业安全技能、识别生产现场的危险因素。可是,我们有的安全管理人员在开展三级安全教育时,不按规定进行,只让新员工看看安全规程也不讲解,或者直接把试题答案给员工照抄一遍,以应付上级单位的检查。完全达不到入厂教育应有的效果。平常规定的班组、车间定期的安全培训、考试,我们一些安全管理人员更是走形式、完任务,根本没有当成一项重要工作,员工也习以为常,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反正看书抄抄,交了就好了!” 安全检查流于形式.安全检查走过场的现象在有的安全管理人员工作中似乎司空见惯,他们总认为安全检查只需象征性地找几条隐患就完事了,就怕查出的隐患太多,扣了钱了容易得罪人,更怕隐患整治妨碍了生产任务的完成,惹得领导不高兴。排查隐患还要瞻前顾后,哪怕不要原则,认为 “安全第一”的方针只能是嘴上的第一,在生产任务面前都是毫无意义的。 习惯于“拿来主义”。“哎,又要写检查方案了,真是头疼啊!”“这还不简单,去年的方案时间一改,不就成了?”两句对话,一种现象。一些安全管理人员对于类似的场景或许并不陌生。众所周知,安全管理人员文字工作较多,一些人为了图省事,编写规章制度和检查方案时不是从网上照搬,就是把往年的措施随意一改,导致检查年年一个样,急需解决的安全隐患却得不到有效地治理。 看完上面安全管理的三大陋习,我们的安全管理者是否已经自己对号入座了呢?而笔者在这里想说的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能照本宣科,更不能消极应付。一旦安全管理人员出现了应付了事的想法,形成了一种“上梁不正”的环境,又如何敢、如何能保障一线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甄浩 作者单位:阳化分公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