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兰花集团 2015-9-15 8:32:12 您是第 1052 位读者 |
|
|
我们在日常安全检查中,常常对发现的问题因碍于情面不好意思当面指出,往往是经开会研究形成书面材料之后,再下发整改通知责令进行整改。殊不知,这种滞后的批评加友好型的说教,无异于温水煮青蛙,已失去了安全检查的严厉性和威慑性。笔者认为,生子当如孙仲谋,检查应像“铁包公”。 为啥要进行安全检查?安全检查无外乎是查找问题、发现典型。其中,发现问题和整改问题应该是主要目的。这就要求安全检查必须严格、细致、规范,对发现的问题讲在当面,不回避、不遮掩,能整改的必须立即整改。 然而,有些人在开展基层安全生产检查时,或是为了照顾情面,或是害怕得罪人,往往会等检查结束“研究研究”后才进行讲评,下发整改通知。这种轻描淡写敲“背后鼓”的做法,让被检查者听起来比较入耳,心里也比较舒服,但是对于安全生产工作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有问题当面指出来,能够保证对安全要求、安全措施得到原原本本执行,隐患得到及时彻底整改。如果不是当面“敲打”,等到过后再批评,这样的信息就会延长时间,传递到基层就可能失真,对隐患整改的要求也会在层层传达中削弱,有时难以引起被检查单位的充分重视,很容易使隐患整改工作变形走样,失去了安全检查预期的效果。 安全检查应讲原则敢“出手”,见问题不“绕圈”,坚持敲“当面锣”,不敲“背后鼓”,是对安全检查工作的负责,也是对基层广大职工群众生命安全的负责,这种当面“敲打”敲得再响也不为过。 (马 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