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兰花集团 2015-7-24 9:18:41 您是第 1209 位读者 |
|
|
日前,开展的专题教育我个人认为必须突出问题意识,强化问题导向。自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讨论落实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开展以来,“风清气正”已逐步从纸面走入现实,党风政风呈现出新的气象。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不严不实”问题的病原体依然没有根除。突出问题导向,就是要从问题入手,把存在的问题放到台面上、戳在麻骨上、点在要穴上、治在病根上。 解决问题,前提是找准问题。只有看准症结、精准发力,才能有的放矢、药到病除。党委下发的《关于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实施方案》明确指出了当前需要着力解决的四个方面“不严不实”问题,为我们下一步解决问题指明了“病因”。但具体到每一位领导干部身上还要往深里找、往细处查,积极对照“三严三实”的要求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还要虚心接受“他”查,认真听取其他同事、职工群众的意见建议。比如,在修身做人方面,有没有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为广大职工群众做好表率、当好标杆;在用权律己方面,有没有将权力涉及的领域当成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忽略了企业的整体利益和大局意识;特别是在谋事创业上,有没有因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企业发展面临困难而产生畏难逃避的思想、敷衍塞责的行为等等。总而言之就是要结合企业当前发展的实际,联系个人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把自己摆进去,找准问题的症结点,真正把问题找准抓实。 查找问题是过程,解决问题才是目的。根治“不严不实”,就要敢于向“不严不实”问题开刀,拿出稳、准、狠的劲头,以猛药去疴、刮骨疗毒的决心,对“不严不实”问题一级一级抓、一件一件改。很多“不严不实”的问题,都是长期存在的顽症痼疾,满足于一般性解决,没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很难取得根本性突破。各单位、各部门要从严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敢于严抓严管、动真碰硬,对干部身上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拉拉袖子”、“咬咬耳朵”,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小事情酿成大事故。各级领导干部作为践行“三严三实”的关键主体,要以高度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拿出勇气和决心,对查找出的“不严不实”问题,带头采取措施,即知即改、立行立改,让职工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大多数人满意,形成自上而下、上行下效的正能量传导效应。 根治“不严不实”,还必须在常态长效上下功夫,用精、细、严的手法,彻底根除每一个问题的盘根错节,让“不严不实”没有反弹复发的余地。“三严三实”是我们党开展经常性教育的一次重要探索,更是化解当前困难的有利契机,其着力点和立足点都在“经常”二字上。各单位各部门要在制度上探索解决问题的良方,强化制度的刚性约束,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对违反制度、不守规矩的现象和行为做到有纪必执、有违必查,形成“不敢腐”、“不能腐”的长效机制。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入日常工作中,做到管事就管人、管人先管思想,时刻为领导干部拧紧螺丝、上紧发条,筑牢思想上的“防火墙”,补足精神之钙,努力构建“不想腐”的良好氛围。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是一次活动,我们应坚持聚焦“不严不实”问题,锲而不舍地抓下去,真正做到严查严改、持续整改,才能彻底根治“不严不实”问题,为我厂的营造弊革风清的政治环境。 王宏 作者单位:化工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