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荣
在日常工作中,邀功和揽过是两个层面的事。有功可邀,邀功之人自信、一得意、荣耀,能跟功沾边的人或即将沾边的人纷纷跟进;而揽过,却是人人避之,唯恐沾身。即使有过,也是几番推诿,几番理论,几番辩解,想尽理由和办法求脱身,求责轻。因此,邀功常在,揽过无几。
笔者以为,要正确对待功过是非,作为管理人员,日常工作更需要“少邀功,多揽过”。
任何人干工作,都想出成绩出效率,成绩出了,业绩有了,能够让自己辛苦的工作得到认可,得到回报,有利于培养工作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尤其是各个层面的管理人员,有利于更好的进行管理工作。但现实工作中,不乏有这样的人,他们用障眼法谋取功名,获得实惠。虚功请赏,夸大其词,沽名钓誉等行为纷纷跟上,这样,“有功”之人越来越多,不足,过错一叶障目。若这种现象任意推广,则对我们各项工作埋下不务实之祸根,总有一天会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因此在功过是非面前,作为普通员工,要积极面对;管理层面,要正确对待,在日常工作中,少邀点功,多揽点过。
少邀功,多揽过,利于培养谦虚谨慎的工作习惯,能从“功”的背后,看到自身不足,利于取长补短,更进一步。
少邀功,多揽过,利于培养一颗冷静平常之心,不患得患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能看清正反两面事情,冷静妥善地处理一切事务。
少邀功,多揽过,利于培养自己的责任心,一个时时没有任何借口,总是积极从自身找缺陷,找不足,找差距之人,是一个有强烈责任感和责任心的人,一个具有责任心的人,也是实实在在干工作之人,出成效之人。
少邀功,多揽过,利于培养日常谨小慎微的工作习惯。培养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不论他人非的悟境和禅功,在工作求快求好的基础上,更在求精求细上做文章。
少邀功,多揽过,利于责、权、利分清,在安全生产日益紧张的今天,工作必须讲究知责、履责、尽责、问责。必须划清界限,分清责任,不能不出事都好说,出了事一窝推。
少邀功,多揽过,利于培养企业风清气正的良好风尚,利于企业安全长效发展。作者单位:煤化工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