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报评论员
为官不为就是失职。10月31日,兰花集团召开党委会议,对清洁能源公司有关人员的失职行为进行了处理,向那些庸懒散奢的“不作为”干部敲响了警钟。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加大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吃拿卡要、贪污腐败、奢靡之风、侵害群众利益等“乱作为”的情况得到了明显遏制,成效显著,深得人心。但在强力反腐与从严治吏深入发展的过程中,有些领导干部又患上了“不作为、不担当”的怪病。这种现象在我们公司也时有发生。比如,清洁能源公司磅房管理混乱的问题,自2008年9月开始一直存在,6年来该公司一些领导干部对问题放任自流,给公司造成了严重损失,影响了领导干部在职工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是什么让“为官不为”现象有了可乘之机?以这起案件为例,我们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因素。一是在广大职工群众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和中央严厉反腐的情况下,部分领导干部产生了一种“一廉遮百丑”的心态,奉行“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存在“廉而不勤、廉而不为、懒政惰政”等现象,以消极的“不作为”姿态来抵制反腐和规避责任;二是部分领导干部对问题“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对于关键环节、重要岗位存在的实际问题没有深入了解,不管不问,任其发展。发现问题后怕影响个人形象、单位声誉而遮遮掩掩,期待将问题化小化了。到解决问题时又蜻蜓点水,相关制度跟不上,没有达到正本清源的效果;三是制约机制不严密,对领导干部“不作为”没有明确具体的界定和约束,处理和处罚也缺乏相应的措施和办法,障碍和漏洞较多,存在“牛栏关猫”现象。
如何根治“为官不为”的问题?各单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抓教育,鼓励干部“有作为”。通过思想大清扫,让领导干部牢固树立“不作为就是失职”的理念,杜绝“只挂帅不出征”的错误思想,并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为担当者撑腰壮胆,鼓励干部敢为、能为、有为;提能力,解决干部“不会为”。通过业务培训,实践总结,增强干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之后,能够对症下药,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堵塞漏洞,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党员干部不仅“为官有为”,而且为官善为;强监督,防止干部“乱作为”。各单位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敢于揭短亮丑,敢抓敢管,做到有错必纠,纠错必严,让为官者不能乱作为;重制度,促进干部“规范为”。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制度体系,以制度的刚性约束努力推进作风建设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严追究,警示干部“必须为”。要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有制度不执行和恶意破坏篡改制度的人和事,强化对关键岗位人员的约束,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的内控机制,让干部不敢懈怠、不能懈怠。
“不作为”的后果之严重,影响之恶劣是不言而喻的。在公司处于转型发展的重要关头,“不作为”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更是不可低估。今后,公司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还将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向“为官不为”问题扬眉亮剑,严肃问责,为兰花造就敢于担当、勤政廉政的发展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