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兰花集团 2014-1-22 9:28:00 您是第 1162 位读者 |
|
|
年终岁末,在办公室里往往能看见大家伏在电脑跟前,不用问肯定是在写总结,有工艺总结、设备总结还有安全总结等等。但是一通抓耳挠腮之后,复制、粘贴成了大家最“巧妙”的写作方法,此方法以不变应万变可谓省时省力。但是这样被“克隆”出来的年终总结,不要说审阅者,就连执笔者估计都不愿看第二遍。因为这样的总结空洞无物,食之索然无味。一年又一年,一次又次的复制、粘贴使得年终总结成了应付差事,起不到“回头看”的作用。
为什么每次提及写总结,都能听到大家满腹牢骚。有人抱怨:“这些都是表面文章,不写也罢。”有人说:“年年写总结,都是这些事,有什么好写的。”还有人说:“我文笔不好。”等等,乍听起来,好象是那么回事。但细细回味却不难发现其实我们大多数同事对工作总结的作用和目的不能正确认识,对自己平时的工作很少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认真的思考,对工作中发现的先进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缺少回顾和反省。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工作总结本应该是我们对一年或一段时间以来的日常工作进行的整理和回顾,对工作中的事故案例进行的深刻反思,对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到的一些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的细细消化。如果我们工作中不善于总结和思考,一年过去了干了些什么我们就不能做到心中有数,事故发生就发生了,损失造成了就造成了,不用心去反思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不俯下身去细细探究今后工作中应该做到哪些预防措施,对工艺应该进行哪些改进,对设备又该怎样进行维护,员工又该在以后的工作中注意哪些事项等等。工作总结表现出来的是文字,但却是我们思维与实践碰撞的产物,是我们今后工作的参照物。工作总结本不是表面文章,理解的人错了也就变成了表面文章。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问题出现时我们不知所措,问题解决了我们又搞不清楚为什么,觉得纯属偶然,于是问题反复产生,我们则心存侥幸。同样的工艺条件为什么有时产量高、消耗低,有时则产量低、消耗高;同样的设备设施为什么有的车间能维护得很好,使用寿命很长,而有的车间却故障不断,提前“下岗”;同样的事故案例别人就能防微杜渐,而我们自己却屡教不改。如此种种,都说明我们工作中欠缺总结和思考,当问题产生时我们乱了阵脚,问题解决后我们便抛在脑后。往往是治标不治本。同样的化工条件,同样的生产设备为什么问题此起彼伏,是因为我们被同样熟悉的事故案例所麻痹,正因为每天做得同样的事所以我们习以为常觉得没必要反复研究改进,缺少更新更深的认识。温故而知新,即使年年都是这些事,只要我们善于思,善于专,善于干,善于总结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工作才能举一反三。
工作总结与文笔并没有直接关系。不需要巧妙的构思和华丽的辞藻,也没必要谋篇布局、烘托渲染。只要我们实事求实地把自己在工作中做到的、想到的、学到的进行陈述,经验可以和大家进行交流,问题可以直言不讳的讲出来和大家进行探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总结的作用。总结在年底,工夫却在平时。我们应该习惯性的把每天的工作日志都记下来,把生产中遇到的难题进行梳理和归类,想办法进行调试和解决,避免同样的问题持续发生,同类问题不能根治。只有这样写总结才不会成为一件难事,也才会变得更有价值。
工作总结是我们工作业绩和工作质量的真实体现。工作做得是否到位,事情干得漂不漂亮,问题真正解决了没有,办法到底可行不可行,今后工作具体怎么做,都应该通过工作总结反映出来。因此工作总结不是简单的文字拼凑,杜绝“克隆”! 毕宇哲 作者单位:清洁能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