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兰花集团 2019-8-1 15:32:35 您是第 730 位读者 |
|
|
伯方矿前半年生产原煤圆满实现任务过半的目标,这个成绩自然少不了生产主力队综采二队的“奋斗”。今年,该队在管理上积极创新,通过推行“三变”,使生产喜创佳绩,安全生产原煤70万吨,完成了全矿近70%的任务,其中,6月份产煤15.2万吨,创月产量历史最高记录,可谓写出一份漂亮答卷。 变“扬汤止沸” 为“釜底抽薪” 工作面设备出现故障时,该队以前的做法是,将故障排除后就立马生产,也不去追寻故障产生的原因,致使一些老问题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严重影响了生产。 如今,其做法是,在排除故障的同时,竭力查明故障产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坚决杜绝同一隐患再次出现。前些日子,该队3305采面后溜频繁断链,每处理一次断链,得耽误半个班,若底链断了,更麻烦,得耽误一个班。该队队领导崔晶晶、陈元明,检修班班长卫虎屯、看溜组组长牛建光一同参与了攻坚,他们钻在支架内,一蹲就是十多个小时,终于查明了断链的原因——溜槽老化,磨损严重,槽和槽的对接处,磨出了“豁口”。大链运行时,从“豁口”处漂出来,绊在障碍上,造成断链。之后,他们潜心发明了“压链器”,安在“豁口”处。至此,隔三岔五断链的现象终于被制止住了。 变“只顾本班” 为“总揽全局” 班长是作业现场的第一责任人,现场工作干得好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长的观念。以前,该队的班长普遍缺乏大局意识。这是由其分配方式造成的。班长的收入一向只与本班的产量挂钩,所以班长们为了多挣钱,本班便铆足马力生产。设备快坏了,也不去检修;工作面有小隐患,也不去排除,总是绞尽脑汁地把问题推给下个班,这样一来,便形成了恶性循环。 为扭转这种局面,该队规定,班长的收入,与当班产量的40%和下班产量的60%双挂钩。分配方式变更后,班长们都有了全局观念,他们在保证本班高产的同时,纷纷为下班生产创造有利条件。机组司机董广明兴高采烈地说:“以前接班后,总得花个把小时为上个班‘擦屁股’,现在一接班就能正常生产,真爽啊!” 变“追求产量” 为“重视标准” 作为采煤队,首要任务就是多出煤,很便容易产生花时间去搞标准化会耽误生产。该队找准部分员工的思想症状后,悉心扭转观念,推出一系列的具体措施进行改观 。 该 队通过班前会、周五例会反复强调强调:“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要把标准放在第一,不达标不生产!”为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还推出了“三定”:定人——抽出一名副队长,专门负责标准化工作;定时——抽出一个班,专门搞标准化工作;定目标——每个月,标准化工作都要上一个台阶。由于队领导重视,该队的标准化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前半年,在基层队标准化排名中,该队二次获得第一,三次获得第二。值得一提的是,该队下血本搞标准化,不仅没有耽误生产,反而为生产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实现了高产高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