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8日 星期日 兰花集团 | 文明上网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王显政在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2014年年会总结讲话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29日  |  点击次数:5579  |  【字号:
各位委员,同志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召开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2014年年会暨高峰论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思想和李克强总理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提高能源绿色、低碳、智能发展水平的重要讲话精神,总结第二届委员会成立以来的工作,完成了第三届委员会换届工作。田会同志代表第二届委员会作了工作报告,表彰了突出贡献专家,修订了技术委员会工作规则;树鹤同志代表国家安监总局作了重要讲话,对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的工作提出了要求。这次会议有总结、有部署,有分析、有探索,内容丰富,达到了预期效果。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推进煤炭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煤炭生产和消费革命,打造煤炭工业升级版,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作为行业最具权威的参谋咨询机构,聚集了全行业一流的科技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得到了原煤炭部、煤炭局历任领导的高度重视,在煤炭工业改革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推动行业科技进步的智囊团,是行业人才培养的摇篮,是推动煤炭工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坚持以提升煤炭生产力水平为目标,以技术交流、咨询服务为载体,紧密围绕煤炭工业改革发展大局,推动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针对制约煤炭工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重大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组织实施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

    在此,我代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向第二届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的全体委员和对推进煤炭科技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各位专家、学者和广大基层科技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向第三届全体委员表示祝贺!向长期以来支持煤炭工业改革发展的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各界、会员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结合当前形势,我谈以下几点意见。

    一、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了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十一五”以来,煤炭行业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在煤炭战略规划研究方面,提出的“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发展西部”的开发布局思路成为国家《煤炭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为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协会组织研究编制了16个专项规划,明确了煤炭科技“31898”重点工程,系统地提出了“煤炭科学产能”的理念。在煤炭结构调整方面,通过推动煤炭资源整合,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煤电、煤焦化、煤气化产业链,促进了煤炭结构优化与转型发展。在生态矿山建设方面,通过发展煤炭资源综合利用与绿色开采技术,控制污染物排放,促进了矿区生态环境改善。在煤矿安全基础理论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方面,煤矿瓦斯突出机理、软岩工程力学理论和卸压开采、煤与瓦斯共采、水害预测预报等关键技术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促进了煤矿安全高效开采。在推进煤炭科技进步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行业科技领军人才,培养了一大批科技创新人才,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科技创新团队,取得了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为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初步统计,2006年以来,煤炭行业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55项,发明奖9项;获得煤炭工业协会煤炭科技进步奖2165项,其中,特等奖和一等奖228项。这一系列重大煤炭科技创新成果推动了大型煤炭基地、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推动了煤炭结构调整与转型发展,促进了生态文明矿山建设,支撑了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促进了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为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支撑。

    在煤炭科技取得大量创新成果的同时,涌现出一大批科技人才,特别是产生了彭苏萍、刘炯天、王安、袁亮、张铁岗、张玉卓、何满潮等一批中国工程院和科学院院士,彭苏萍院士还当选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学部主任,他们作为行业科技领军人才,在推动煤炭科技进步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创新发展理念,煤炭供应保障能力大幅提高。在科教兴煤战略的指导下,经过多年艰苦努力,煤田地质精细勘探技术快速发展,钻井法、冻结法凿井技术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创新了煤矿设计理念,提高了煤矿建设效率。“十一五”以来,全国煤炭建设总投资完成2.8万亿元,煤矿平均建设工期缩短了50%以上。在国家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方针引导下,全国14个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实现了快速发展,全国煤炭稳定供应保障能力大幅提高。全国煤炭产量由2006年的23.7亿吨增加到2013年的36.8亿吨;14个大基地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达到了94%;形成了8家亿吨级煤炭企业,总产量14.3亿吨;煤炭产业集中度提高,全国煤炭长期稳定供应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二)依靠科技进步,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进入新阶段。通过加大资源整合,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全国煤矿数量由2005年的2.5万处减少到2013年底的1.2万处,淘汰落后产能6.5亿吨左右。随着600万吨综采成套装备国产化和千万吨级综采成套装备工业化试验成功,关键部件研发取得进展,我国煤机装备制造水平大幅提高,有力地推进了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优化了煤炭生产结构,全国大型现代化煤矿数量占全国的7%、产量占全国的65%;其中,年产千万吨级特大型煤矿产量占17%左右,露天煤矿产量超过了14%,小型煤矿产量比重下降到16%以下,扭转了长期以来我国以中小型煤矿生产为主的局面。通过推进煤电一体化和煤电联营发展,促进了煤炭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目前煤炭企业参股、控股电厂装机总规模达到1.3亿千瓦,占全国电力装机总容量的11%左右,占全国火电装机的1/7左右;电力行业开办煤矿产能达到3.2亿吨,煤炭产量占电力行业消费量的1/8左右。

    (三)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统一,生态文明矿山建设稳步推进。以冀中能源、陕北矿区为代表的煤炭保水开采、充填开采等绿色开采技术取得成功,矿区环境效益显著。大型重介质旋流器、大型快速自动压滤机关键技术和装备,洗煤用水闭路循环和煤质实时在线监测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高效煤粉型锅炉与电厂超低排放技术节能减排效果突出,褐煤提质技术取得积极进展,单机30万千瓦煤矸石发电技术已经成熟,全球首台单机60万千瓦煤矸石循环流化床电厂示范工程投入运营。矿井水余热、煤矿乏风余温利用等技术得到普遍推广,与煤共伴生的油母页岩、高岭土等资源综合加工利用技术取得较好效益,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矿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2013年,全国原煤入洗率达到59.8%,煤矸石发电总装机容量突破3000万千瓦,利用煤矸石4.9亿吨;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量达到155亿立方米;土地修复整治率达到62%左右;中西部干旱缺水矿区矿井水利用率超过80%。

    (四)拓展发展空间,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取得新进展。煤炭气化技术、煤气化炉装备国产化、煤气化转化工艺、高效催化剂研发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神华百万吨煤炭直接液化示范工程长周期平稳运行,神华、潞安、伊泰16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实现了商业化运营,神华包头60万吨、宁东50万吨煤制烯烃技术示范工程取得成功,克旗煤制天然气一期13.3亿立方米/年、新疆庆华伊犁煤制天然气一期13.7亿立方米/年工程示范取得阶段性成果。随着现代煤化工技术示范工程建设和产业化发展进程加快,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拓展了煤炭消费空间,对油气资源替代和保障能源安全的作用不断增强。

    (五)强化安全基础,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国家健全煤矿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加大煤矿安全投入,完善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煤矿灾害监测预警、危险源识别监测、深部矿井煤岩动力灾害防治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自2004年以来,全国煤矿累计提取煤矿安全生产费用2900亿元;另外,国家每年投入30亿元支持煤矿安全基础设施改造;煤矿安全装备、管理、培训三方面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不断增强;煤矿安全生产责任日趋落实,安全管理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促进了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的明显好转。2013年,煤矿事故死亡1067人,比2005年下降了82%。煤炭百万吨死亡率由2005年的2.811下降到2013年的0.288,下降了89.8%。

    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煤炭供给和消费革命,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在不同时期都提出了推进科技创新的战略思想。从1956年向全国人民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到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思想,到“建设创新型国家”,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自主创新发展道路,建立完善了中国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实现了我国科技水平的整体跃升,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新技术替代旧技术、智能型技术替代劳动密集型技术趋势明显,依靠要素成本优势驱动、大量投入资源和消耗环境的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

    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指出,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关于能源发展战略,在6月13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能源消费、能源供给、能源技术和能源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要抓紧制定2030年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研究“十三五”能源规划;提出要建设以电力外送为主的千万千瓦级大型煤电基地。

    煤炭作为我国最大的能源支撑,在今后较长时期内仍然是我国的主体能源。煤炭工业肩负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历史责任。全行业要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能源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贯彻落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动能源消费、供给、技术和体制革命”的重要讲话精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深化煤炭市场化改革,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煤炭生产、技术、体制和消费革命,打造煤炭工业升级版,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保障国家煤炭长期安全稳定供应。

    (一)准确把握煤炭工业发展的新特征和新趋势,增强忧患意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但也必须看到,我国经济正处于深层次矛盾凸显和“三期叠加”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面临新形势、新特征和新常态。在我国宏观经济新常态下,煤炭行业逐渐进入了需求增速放缓、消化过剩产能与库存、环境制约增强、发展现代煤化工技术的关键时期,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一是煤炭需求进入增速的放缓期。随着我国经济增速回落,第二产业比重下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上升,煤炭消费需求增速明显放缓。初步研究预测,今后一个时期,全国煤炭消费增速将由前10年年均10%左右回落到3%左右。

    二是煤炭市场进入超前产能和高位库存的消化期。“十一五”以来,全国煤炭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万亿元,煤炭产能建设超前的问题突出。近年来,全社会煤炭库存大幅增加,连续30多个月保持在3亿吨以上。未来一个时期,煤炭市场消化煤矿超前建设产能,把库存降低到合理水平,实现煤炭供需平衡将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三是行业发展进入环境制约的强化期。随着国家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加强商品煤质量管理,推进煤炭清洁生产和高效利用,传统的、粗放的煤炭生产和利用方式面临挑战,推行煤炭绿色开采、清洁生产,向社会提供洁净的煤炭产品,控制污染物排放,保护和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任重道远。特别是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制定发布了《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提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珠三角限制销售和使用灰分大于16%、硫分大于1%的煤炭,对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是现代煤化工进入产业化的发展期。近年来,我国虽然在现代煤化工、燃煤发电超低排放、煤粉工业锅炉等技术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但是煤炭液化、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等现代煤化工技术、清洁燃煤发电技术、褐煤提质等煤炭转化、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多数仍处于示范阶段,大规模推广和产业化发展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二)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难以改变,要坚定发展信心。根据我国能源中长期发展战略,到2020年和2030年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还将保持在62%和55%左右。虽然煤炭需求增速回落,但消费总量仍将保持适度增加。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和作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还很难改变。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中指出,要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形成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李克强总理强调,煤炭是我国最大的能源支撑,进一步明确了煤炭在我国能源供应保障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我国能源资源赋存条件看,煤炭占全国已查明能源资源储量的94%左右;从非化石能源发展看,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将提高到15%左右,短期内大幅增加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还有较大难度。从能源利用的经济性看,目前我国煤炭价格是石油的1/9、天然气价格的1/3左右;从煤炭洁净化发展看,随着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技术日趋成熟和现代煤化工产业化发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将逐渐提高;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看,我国石油、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大幅提高,大幅提高油气资源的进口量,还受到经济实力和外部环境的影响。

    从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需求看,根据国家能源战略规划,到2020年形成石油替代能力4000万吨以上;其中,煤制油3000万吨、煤制烯烃2400万吨,煤制天然气500亿立方米,初步分析,需要增加煤炭需求6.5亿吨左右。因此,煤炭资源的可靠性、价格的低廉性和可洁净性,决定了我国煤炭工业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三)深入研究煤炭工业中长期发展思路,明确重点任务,推进煤炭供给和消费革命。去年以来,协会在组织开展一系列重点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十三五”及今后一个时期煤炭工业改革发展“一个深化、五个推进、六个转变”的总体思路,得到了行业内外的赞同。今后一个时期,煤炭行业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战略部署,坚持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着力推动煤炭市场化改革,着力推动煤炭结构调整,着力推动生态矿山建设,着力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着力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

    一是推进煤炭科技创新发展,促进行业发展由劳动密集型向两化融合、人才技术密集型转变。要坚持以煤炭科学技术研究为中心,深入探索煤炭科技发展方向,充分发挥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集聚行业科技人才,凝聚行业力量,组织开展重大科技攻关的作用,面向国际煤炭科技发展前沿,坚持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形成推进我国煤炭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要注重加强国际合作,开展前瞻性研究探讨,开展高层次、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力争在重大、关键技术和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突破。要认真总结煤炭行业两化融合、智能矿山建设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途径和经验,提高我国煤炭生产效率和洁净化利用水平。

    二是推进煤炭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促进发展方式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按照“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发展西部”的开发布局思路,研究不同矿区资源的最佳开发规模和最优利用途径,尽快形成煤炭资源“梯级开发、梯级利用”格局,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以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为重点,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建设,着力健全和完善退出机制,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减少煤矿数量。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鼓励企业“走出去”开发境外资源,培育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三是推动生态文明矿山建设,促进行业发展由生产、销售原煤向销售商品煤、洁净煤转变。坚持以煤炭资源开发为龙头,以提高资源回收率和与煤共伴生资源综合高效利用为目标,以产业链延伸发展和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为主要发展模式,促进煤电、煤焦化等产业集群发展。推广应用绿色开采和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回收率;倡导按商品煤计量、按发热量计价,加大原煤入洗比例;加快煤层气开发利用,推动煤矸石、粉煤灰、矿井水等二次资源的综合利用,加大矿区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力度,构建资源、环境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四是推进现代煤化工产业化发展,促进煤炭产品由燃料向原料与燃料并重转变。站在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高度,促进煤化工产业科学发展,推进煤炭由燃料向原料与燃料并重转变。在百万吨煤炭直接液化、16万吨级间接液化、60万吨煤制烯烃和13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示范工程取得成功的基础上,科学规划煤化工产业布局,组织关键技术攻关,提高煤气化炉的国产化水平,加强原料煤与气化炉的适应性研究,提高现代煤化工项目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加快推进潞安180万吨/年、宁东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建设,有序建设一批大型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气等项目,积极探索产业化发展方向和模式,有效替代油气资源,拓展煤炭作为工业原料的消费空间和利用途径,提高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能力。

    五是推进煤机装备制造业发展,促进煤炭行业向现代化、信息化发展。要坚持以煤机装备制造国产化、增强大型成套装备制造能力和产品的可靠性为目标,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攻克核心技术,加快关键部件研发;注重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提高煤炭装备智能化水平,推进煤机装备的数字化控制、自动化生产和远程操作能力;在推进大型现代化煤矿和大型露天煤矿装备研制的同时,更加注重中小煤矿和薄煤层煤机装备研发,提高中小型煤矿和薄煤层机械化开采水平;加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功率浮选机、跳汰机等选煤装备研制,提高我国大型选煤装备制造能力。

    六是推进市场交易体系建设,促进行业发展由不完全市场向完全市场化转变。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建立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为主体、区域煤炭交易中心为补充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煤炭交易市场体系,建立和完善煤炭市场信息服务和监测预警机制,推动由不完全市场向完全市场化转变,促进煤炭市场平稳运行。以专业化、信息化、规模化和集约化为发展方向,创新发展物流服务产业,加快推动从企业物流向物流企业、从内部物流服务向第三方物流服务提升,实现煤炭行业由传统的提供煤炭产品向提供产品和服务转变、由煤炭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转变。

    七是推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促进行业发展由大幅降低安全生产事故为重点向提高职业健康保障程度转变。加大安全投入力度,深入开展煤矿安全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加强煤矿瓦斯、水害、冲击地压等重大灾害治理,建立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高煤矿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完成煤矿安全三步走战略,到2020年,实现全国煤矿生产状况根本性好转。落实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健全职业安全健康监管体系,以防范尘肺病为重点,加强劳动保护设施建设,完善防尘系统、粉尘浓度检测制度,改善煤矿井下作业环境,提升煤矿职业健康保障水平,实现煤矿安全管理从大幅降低安全生产事故向提高职业健康保障程度转变。

    三、认清形势,加强自律,努力推动煤炭行业脱困

    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在煤炭消费增速放缓,产能建设超前,进口煤大幅增加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煤炭市场下行压力加大,煤价下跌、库存上升、货款拖欠严重,导致企业亏损面扩大,经营困难加剧。从今年以来煤炭经济运行的情况看,市场供大于求、结构性过剩的态势短期还难以改变,煤炭经济下行还有进一步加剧的风险。目前煤炭企业亏损面在70%以上;有70%的煤炭企业减发了工资,30%的企业出现欠发工资现象,20%的企业工资下降幅度超过10%。煤矿安全生产问题、矿区社会稳定问题值得关注。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煤炭工业健康发展,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召开座谈会和专题会,听取行业经济运行情况汇报,研究煤炭行业脱困政策措施。特别是对“控总量、减负担、规范进口、建立退出机制、调整考核机制、加大金融支持、加强自律”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克强总理、高丽副总理、马凯副总理就煤炭行业脱困工作分别做出了重要批示,肯定了煤炭在我国能源安全保障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要多策并举、综合施策、统筹解决煤炭行业困难和问题。

    今年7月中旬以来,按照国务院领导同志要求,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了由多部委参加的煤炭行业脱困联席会议制度,连续组织召开了十多次煤炭行业脱困联席会议,全面系统地研究、紧锣密鼓地制定了一系列煤炭行业脱困政策措施。近期国家有关部门连续出台了《关于遏制煤矿超能力生产规范企业生产行为的通知》、《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开展煤炭税费调研,清理涉煤收费等。各主要产煤省区结合本地区实际,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减轻煤炭企业负担、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

    为准确把握煤炭经济运行形势,协会注重加强了行业预测预警和经济运行情况调研,及时了解煤炭企业的实际困难;发挥“4+1”、“7+2”煤炭市场协调机制作用,召开主要产煤省区、行业管理部门和大型煤炭企业座谈会,分析了形势,研究了问题,探索了思路,形成了“加强行业自律、控制煤炭总量、规范煤炭进口、完善考核机制、减轻企业负担、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共识。通过各种渠道,向国务院和政府有关部门反映行业困难情况,提出政策措施建议。

    进入8月份以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在各项脱困措施的共同作用下,煤炭市场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但也必须看到,当前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仍十分突出,煤炭企业生产经营形势依然严峻,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煤炭行业脱困相关政策措施,促进煤炭经济平稳运行。

一是加强自律,严格控制产量无序增长。煤炭企业特别是大型煤炭企业要发挥骨干作用、引领作用和示范效应,认真贯彻落实控制总量、产能公示等政策措施,严禁超能力生产,停止违规建设和生产,坚持不安全不生产,维护市场供需平衡。

二是推动价格理性回归。在全国煤炭市场持续低迷、需求大幅放缓的形势下,“降价不能启动市场”已经被市场实践所证实。煤炭企业要摒弃“以量保价、让价不让市场”的惯性思维,力争把煤炭市场动力煤价格回升到0.1~0.12元/大卡左右。

三是强化现金流管理。煤炭企业要加强货款回收工作,努力维护正常生产经营所需资金,增强抗风险能力,确保安全投入,确保职工工资正常发放,确保矿区社会稳定。

四是推动市场交易体系建设。推动产需自主衔接,协商定价,促进公平竞争;加强诚信建设,倡导契约精神,构建煤炭生产企业与用户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煤炭上下游产业协调共赢发展。

五是强化战略引领,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煤炭企业要按照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要求,超前谋划、科学编制“十三五”企业发展规划,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品结构,提高发展质量,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同志们:

展望“十三五”及今后更长一个时期煤炭工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定信心,凝心聚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打造中国煤炭工业升级版、全面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 © 山西兰花科技创业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凤台东街2288号兰花科技大厦 备案序号:晋ICP备2022010233号-1
邮编:048000 电话:0356-2189600 传真:0356-2189608 公安备案 14050002000771